职场上资历尚浅,婚恋市场已被淘汰

admin2025年08月25日 12:31:26
阅读:
标签: 资历 婚恋 职场
分享:

那批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批90后小朋友,在年末即将迎来28岁。从在互联网上调侃别人,到被互联网调侃,被互联网反噬,焦虑被互联网逐渐放大。

  5年前,90后身上的标签还是非主流。我们充过黄钻,打过魔兽,用QQ早恋,造过火星文,在人人上表白,用音悦台给爱豆打榜,某些不幸的同学还曾被送到了杨永信的“医院”里接受网瘾治疗。
 
  5年后的今天,自以为“很不一样”的第一批网络原生民90后,正式被自媒体送出家。
 
  1994年4月,中国实现了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这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诞生。
 
  那批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批90后小朋友,在年末即将迎来28岁。从在互联网上调侃别人,到被互联网调侃,被互联网反噬,焦虑被互联网逐渐放大。
 
  “人很难接受的一件事,就是自己也不过是个普通人。”93年的包先生说。
 
  “保温杯”、“发际线”、“母胎单身”、“月光族”……离开网络,真实的90后,你们还好吗? 互联网终究只是一个名字,当它作为工具、跳板和目标时,我们都有了看似不同的人生。
 
  ♀ 关爱发际线协会扛把子思铭:
 
  “我觉得90后是因为秃了所以才出家的”
 
  谁没在网上年轻过?作为第一批90后,我现在已经沦落到只关注发际线的热点了。
 
  作为关爱发际线协会的一员,我最近纠结的问题,已经从冰美式到底要不要多加冰块变成了,今天熬的红豆薏米祛湿汤里要加红枣还是黑芝麻?
 
  室友总觉得这种纠结毫无用处,说都放不就得了。可我认为这关系到,今天到底要补血还是补肾?如果都放,功效势必减半。
 
  我觉得自己快要秃了的担忧始于一篇题为“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的文章,直到被“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刷屏,讲真,我觉得是因为秃了所以才出家的。
 
  这不是单纯的自嘲,我在那篇文章之后再购买头发洗护产品时,会咬咬牙下单300块一瓶的外国防脱洗发水。但依旧在一瓶澳大利亚产的生发精华上犹豫了,50毫升竟然1000块钱!
 
  毕业四年,事业已经小有成就,在一间上市公司做到中层,自己带着小团队,收入也不错。熬夜写方案、跪舔客户、背业绩是脱发的根本原因,简直在用头发换钱然后再攒钱植发。
 
  好像陷入了人生死循环。
 
  ♀ 母胎单身小董:
 
  “职场上资历尚浅,婚恋市场上已经快被淘汰了”
 
  我还没开始担心发际线。内心深处还觉得自己年轻得要死。但自媒体已经把我送进棺材里了。
 
  2003年,我三年级。每周末最兴奋的事儿就是跑到三姨家上QQ,看着喜欢小男生的头像在界面里跳啊跳。
 
  2009年,中考刚结束。除了等成绩,就是在电脑上和暧昧了一年的男同学聊日常。这场夏天的早恋以他挑明、我沉默、我被拉黑而结束。
 
  2016年乌镇的深秋,作为记者,我在媒体问答论坛上第一次见到了马化腾。这时候我用QQ已有13年,还是一条母胎单身狗。台上的马化腾大谈社交理念,台下的我想,软件做得再好,也救不了我的感情生活。
 
  我今年23岁。作为媒体人,每天见的人不少,大部分是有家有室的互联网从业者;遇到最好笑的搭讪是“你长得像我前女友”。
 
  从来没约过炮。工作越来越忙,真的无人可撩。朋友圈和微博是评判一个人、筛选一个人最快的渠道。但这种效率也未见得高,有次跟一个人聊了一周,见面前三秒就觉得是浪费。
 
  那天无聊下载了个探探,真是简单粗暴。连刷了200个人,发现还是习惯性右滑。
 
  入行一年半,还是职场新人。但周围所有的人都提醒你,离你的黄金择偶期结束还有两年。
 
  我只想说,谢谢所有自媒体同行包括你全家。
 
  ♀ 工作焦虑症糖糖:
 
  “学校是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出来,城内的人想进去”
 
  感情生活是我唯一的安慰。工作是焦虑的重点。
 
  刚工作半年,应届研究生毕业。刚入行就发现遇到的编辑、记者大部分还比我小,业务能力已经相对成熟。感觉自己的前几年被狗吃了,除了年龄什么都没留下。
 
  你能想象吗,这几个月我的焦虑超过了我27年以来所有的压力。以前睡觉沾枕头能睡着,而现在,躺下几小时辗转难以入睡,第二天不用闹钟不自觉惦记着起床。
 
  读完研究生进入职场,我没了犯错的成本。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工作没做好,数次被别人拿学历说事”,我真扎心。
 
  我已经27岁了,但学生思维和社会思维的转换没有迅速完成,而外界环境需要我承担的完全是成年人的责任。职场只看结果。大环境等不了我总结经验再来,失误已经积累了来自各方的压力。
 
  近期以来我总是对“三年”这个词格外注意,一次跟一位记者聊天,说到一个另一个特别厉害的记者,她说:“人家已经入行三年了,三年时间足够成长为一个优秀记者了”。我当时想的是,三年时间,可能在大部分行业都能做出一定的成就,而我的前三年,就这么过去了。
 
  ♀ 欠账狂魔小逗:
 
  “我经常想不起来钱花哪了”
 
  我工作能力挺强的,就是糖糖说的那种大学毕业就混社会的人……现在工作三年,但是信用卡欠了三四万。这已经是我欠的最少的时候了。
 
  每天点外卖不看价格,想吃什么点点点;买衣服总买类似款。突然想去哪里玩,突然想回家,就想也不想的就定机票,事后再还信用卡。单反相机、kindle、GoPro。买了之后基本都没再用过。
 
  感觉也没买奢侈品,就是完全不知道钱花到哪里了,就在日常支出里像水一样的流失了。
 
  我家里养猫,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非常非常的好看的猫厕所,但是有点贵,大约四五百吧,犹豫一下就还是买了。但是这个猫厕所实用性非常差,不好铲粑粑,而且非常占地方,最后我还是把这个华丽的猫厕所扔了,换了之前便宜的。
 
  ♀ 存钱狂魔西西:
 
  “这是我作为北漂需要的安全感”
 
  月月光,信用卡有时候还要分期还。工作一年后我发现,小逗这种同龄人不在少数,他们自诩“月光族”,彼此会觉得兴趣相投。对于这种零储蓄状态的朋友,我有点心急。
 
  2006年,刚上初一的我痴迷于一个名叫《大富翁》的PC游戏。在游戏世界里,我可以购买房产,收取租金,抛售股票,创办企业,甚至想办法来导致对手破产,一点也不羡慕在玩《劲舞团》并借此谈恋爱的时髦小伙伴们。
 
  借用这种游戏思维,我说服上小学的堂弟买了50块的篮球做租赁生意,半小时5毛,两个人小赚了一笔,篮球就被他班主任没收了。后来共享经济火了,看到共享篮球这个项目的时候堂弟还从学校打电话和我说错过了几个亿……
 
  我喜欢挣钱、储蓄、投资、研究理财产品,增加理财技能,然后看账户里慢慢变多的0。这近乎是一种自己跟自己在玩益智游戏,这也是劳动过后带给我的满足感和一个北漂需要的安全感。
 
  我需要金钱带来的安全感,所以被人说成不够酷、抠门也不会生气。你要的名牌,我要的是划算;你要的是人前显贵,人后遭罪,我要的是人前人后遭罪显贵的平均值。
 
  自我管理控制一下,攒点私房钱,让自己少点遭罪的概率,觉得也费不了多大精力。
 
  ♀ 北京大妞花大萌:
 
  “互联网终究只是一个名字,当它作为工具、跳板和目标时,我们都有了看似不同的人生”
 
  我不用买房,在钱方面压力不多。
 
  2012年,我在搜狐实习,做微博运营工作。具体来说,就是系统为我们提供各种“僵尸粉”的账号,我们披着“马甲”在他们的发言下面评论。一条极具争议性的微博,按照领导的意思,评论的倾向有所侧重,也因此我们可以迅速搞火一些人、迅速搞臭一些人。
 
  2013年,有机会到电视台的节目组学做编导。那是一档情感矛盾调解类节目,为了收视率刻意制造的火爆场面已经完全背离了助人为乐的初衷。那时候电视的收视率还算“黄金”,一种强大到可怕的力量,现在,它们变成了“流量”。
 
  2016年,我带着新鲜和好奇告别了杂志社,如愿进入了新媒体平台,做企业家的人物专访。在和老一辈企业家对话的过程中,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传统的商业正在被颠覆,即使是曾经最成功的人,在面对互联网侵略般的冲击,他们仍然在守业与改变之间承受着深深的不安和恐惧。
 
  这座巨型城市中,稠密的人流和车流像是每隔几天就袭来的雾霾,不分时空的一寸一寸侵占着自由。不断被塞满,但挤一挤,总能塞进更多,资本、赛道、自行车…密度接近固体,越来越坚固意味着,既定的架构越扎越稳,层级越来越细分,天花板越画越低,越画越硬,每个人顶着轨道步履维艰,却还要争个胜负。
 
  当我开始明白,互联网终究只是一个名字,当它作为工具、跳板和目标时,我们都有了看似不同的人生。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从齐国生落马看辽宁司法之殇

  • 夏季补钙正当时,哈药盖中盖助力健康无忧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