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1300万元控股一家濒临破产的汽车上市公司,经过几年经营亏本的一塌糊涂,而15年后的今天却能以增值近100倍的天价卖出,而且还不包括的上市公司壳资源。
1月底,“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对外公示期结束,无机构和群体提出异议的情况下,沈晖的威马通过继承方式,拿到了原属于“中顺汽车”的造车资质,并可以异地转移到温州的造车工厂。
威马由此成为第一家拿到合法造车资质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企业。此前花了11.8亿元买下了大连黄海,这一次买下中顺,威马由此获得了传统汽车和新能源车的全部资质。由于双方都是非上市企业,本次的收购金额未对外公告,不过参比大连黄海,买入中顺的价格也应该在同一水平。
买到资质的威马CEO沈晖舒了一口气,卖出中顺造车资质的安徽商人、天宝集团老板周天宝可能也可以舒一口气了。
梦想造车发家的周天宝从来没从造车实业上挣到钱,却没想到一份“造车资质”却让自己收获颇丰。这其实也折射出中国大出行行业的一个奇葩特征:有技术有能力的不一定能造车,通过机遇拿到资质的人却可能成为市场赢家。
倒卖“造车资质”或将成为大出行新生意
引述《时代周报》报道,2002年5月16日,安徽天宝集团董事长周天宝成立上海中顺产业控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两天以后,上海中顺仅以1300万元价格就从上海国勤投资公司手中接手了松辽集团89%股权,从而间接控股ST松辽。
此时的ST松辽是一家濒临破产的汽车厂。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周天宝与长春市政府就兴建10万辆特种车项目达成协议。随后,圈地近10万平方米并在2003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
此后松辽汽车更名中顺汽车,但发展一直都不好,还出现过巨额亏损,最终于2009年停产。其中曲折《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都曾有过报道。
后来,ST松辽后被卖壳,目前600715已经变身为“文投控股”,与汽车没有半毛钱关系。去年底,威马沈晖又买下了中顺汽车最后的资源——造车资质牌照。
总的来看,2002年ST松辽估值2000万,而本次威马买下中顺参照早先购买大连黄海11.8亿的价格,即便仅以10亿元成交,这份造车资质牌照也相当于升值了至少50倍。对比房价的上涨,2002年北京四环亚运村房价大约7000元一平到今天是7、8万一平,房价仅升值11倍。
而且,中顺的资质要比黄海的更全面、更符合威马的需要,价格本应该更贵。除此之外,ST松辽的上市壳也卖出了高价,再加上地方政府为中顺批出的免费用地价值。看来,破产车厂买卖可真是一门中国好生意。
当年李书福为了拿牌照 也曾历经坎坷
还记得前年,李书福不高兴的事吗?
吉利李大叔讽刺互联网造车公司,把造车想简单了。这个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是谁都能凭借三脚猫功夫就入局趟水的。李大叔的这番言论,则被一些年轻人挖苦为不懂互联网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实,在这句话背后,李书福还有一句潜台词没说,那就是:你们有造车牌照吗?凭什么造车,在中国,不是你想造车就可以造的。
2016年8月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已获得资质的企业应当进行改造,并在两年时间内完成审查,逾期未完成审查的,暂停生产、销售有关新能源汽车产品。而中国历史上,传统汽车制造都必须通过资质认证方可实现合法化销售。
90后的小孩,怎么能体会到李大叔心里的苦。
吉利第一辆车下线当天,摆了100桌酒席,但因为当时吉利汽车是个没户口的黑孩子,居然当地官员没一个敢来参加。突然想起古惑仔里山鸡哥竞争扛把子时,摆了酒席居然没有一个帮会的兄弟敢来吃杯酒的。
为了造车合法化,吉利听说四川有个监狱下属企业有造车资质,李书福跑过去和监狱长谈合作,买下来70%的股份,为了跑手续李书福一遍一遍出入这个小地方的监狱。由于这个监狱企业手中的资质只能造客车,所以吉利早期制造的小车全都是没屁股的两厢车,这是因为两厢车接近客车外形。吉利不敢造三厢轿车。
2001年之前,吉利汽车也没敢进行过大规模品牌宣传,只敢小打小闹地卖卖。直到2001年年底,吉利才有一个车型登上了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名录,相当于有了“户口”,结束了黑户的命运。当天,李书福和吉利员工狂欢了一夜,喝了很多酒,可能还流了泪。
业界有说法,如果再不能入选产品名录,拿不到合法身份,吉利就要收摊了,哪还有今天收购沃尔沃、抢购奔驰的风采。
后来吉利李氏四兄弟分家后,老三李书福拿到了资质牌照,而老二和老四为了造车跑到全国各地濒临破产的造车企业搞并购,为的就是买到合法的造车资质。最后老二李胥兵与吉林通田、江南汽车(众泰)等企业都曾有过一段纠葛。
造车资质牌照,几多欢喜几多忧
资质牌照是国家为了防止汽车制造业大肆投资,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重要调控手段。但也限制了一些有技术有实力企业发展的梦想和机遇。
许多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都是通过和有资质牌照的车企合作,实现曲线造车的。比如,新大洋鲍文光为了让自己的“知豆电动车”合法化,先后委身于众泰和吉利,也让很多普通人搞不清楚众泰知豆和吉利知豆到底有什么区别。
2015年新大洋知豆为了借牌造车和众泰合作,一年后众泰e200(俗称国产smart)出来,就和知豆结束了合作。
2016年新大洋知豆又选择和吉利合作,最终吉利帮助知豆获得了全国第11张新能源车资质。目前,吉利集团也是知豆的重要股东。
鲍文光虽然得到善果,但知豆和众泰合作后,众泰出了和“知豆”大小相似的E200;而知豆和吉利合作后,吉利投资的康迪也出了熊猫版微电车,看着也像知豆。
鲍文光是浙江人,吉利和众泰都是浙江企业。有网友打趣: 浙江人做生意太精明了,没一个吃亏的,你的车在他们厂子里一过水,就要被扒一层皮。千岛湖的水产有一种过水货,不管什么地方养殖的,倒入千岛湖再打上来就是品牌鱼了。难道造车和养鱼是一样的?
上海出生的沈晖买下中顺时有一句话:造车必须在自己的厂里造,不能代工。在菲亚特、沃尔沃、吉利都干过的沈晖太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