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曾经讲过共享单车创业者——小蓝bluegogo李刚的故事,由于缺乏人生阅历,李刚一次又一次在创业过程中,被别人戏弄,蠢到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创业项目。
今天,我们要说一说另外一位创业者——ofo小黄车的戴威,戴同学创业同样缺乏商业谋划,甚至已经楞到了圈子里没朋友的地步。
做生意其实就是交朋友,不会喝酒、不会聊天,只懂业务的CEO不是一个好创业者。这句话用到今天的共享单车行业再合适不过。
可目前小黄车的局面显然很不乐观。经过去年的内斗,小黄车已经和大股东滴滴几乎变得水火不容。救火队长马云带着阿里想冲进来救火,但就是滴滴不到车,赶不过来。我有一个朋友也说,阿里即使能救小黄,难道他就不怕小黄车再“叛变”吗?你拿了滴滴的钱就应该听滴滴的话,要不就别拿。
坏了规矩就不好了。
资本圈伸手太长,创业者频繁低头
ofo从接受资本开始,就应该知道自己是资本在大出行领域布下的棋子。尤其是金沙江创投这样规模较大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要力争所投项目能够价值最大化,更注重利益而非情怀;对于创业者而言,有资本的支持更容易成功,但同时也要接受资本的安排,即便这种安排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我们回顾一下最近几年互联网圈子发生的几次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博弈,就可以看出,创业者最终还是要认“不能坏了规矩”这个道理。
当初,58和赶集合并的时候,赶集网投资方、大股东老虎基金要求杨浩涌必须接受和58合并。结果杨就是不同意,一心想独立上市,最后,老虎基金居然悄悄把自己持有的股份转手卖给了58姚劲波。杨浩涌昔日的竞争对手一举成为自己的大股东,其实风投的这一极端做法就是要逼迫赶集网同意合并。
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的案子就更直接了。据说是在刘强东和奶茶妹妹的婚礼上,红杉资本沈南鹏与众多资本市场的大佬同桌,就顺便把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的事情给定下来了。搞得大众点评的张涛很痛苦,虽然多拿了不少补偿金,但黯然出局了不说,手里不少股票还只能等到美团上市才能兑现。
滴滴快的合并更是如此,决定双方联姻的根本就不是业务团队,而且投资方。尤其在动辄数亿美元的投资下,对于业务贡献最大的已经不是执行层面的业务团队,而是拿出真金白银的投资方。他们才是流血最多的,甚至是拿命来支持创业的。
ofo耽误了滴滴的青春
追述ofo的创业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整个过程中,金沙江创投投的真金白银并不多。但金沙江创投却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ofo引入了产业资本滴滴。因此,小黄车接受滴滴的第一天就应该明白,滴滴同样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而且又是大出行行业的“同业者”,滴滴投资的目的压根就不是财务投资,而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业务布局。
有人说,滴滴太霸道,欺负ofo,目的就是耗死小黄车自己做。但这话你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小黄车不接受滴滴的管理,当初滴滴完全可以投资别家的共享单车,或许今天活下来的就不是小黄车,而是别的颜色的共享单车了。更重要的是,滴滴对ofo至少投资了三轮,是最主要的出资人,对于ofo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可谓居功至伟。
若想叛,早告知,也许滴滴就投别家了。这就像一个女孩子,明明对一个男孩没兴趣,可就想享受着男孩的这份照顾和付出,态度暧昧不清,最终害人害己。
有人说,阿里要接手ofo,滴滴不同意。如果你是滴滴,你能同意吗?自己养大的孩子翅膀硬了就甩手送给别人?谁心这么大啊。而且阿里也没有硬攻滴滴,让后者吐出小黄车。因为阿里也明白,小黄车这么一个“楞头青团队”已经楞到没朋友了,自己出了钱能买回来听话吗?未必!
ofo不是不行了,而是必须要换团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