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金时代来袭!这2类企业或强势崛起

admin2025年05月01日 05:47:39
阅读:
标签: 强势 企业
分享:

未来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实体经济的权重还将继续下降,还将有大量企业被碾压出局,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这是难以规避的宿命。不过,第三产业的增长空间也将造就新黄金时代。

  人们更多被感知和看到的表象所误导,无法从发展规律和经济结构上去分析和理解当下所发生的变化,因而被表象所捕获、困扰,陷入焦虑惶恐。比如近来热络的虚实之争和“死亡税率”大讨论,这是社会各界对中国实体经济生死存亡的忧虑的折射。
 
  中国实体经济确实在衰退,而且将不可避免地进行衰退、虚化的过程。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当产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兼并重组、洗牌淘汰就成为化解压力的重要而常规途径。
 
  未来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实体经济的权重还将继续下降,还将有大量企业被碾压出局,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这是难以规避的宿命。不过,第三产业的增长空间也将造就新黄金时代。
 
  将中国实体经济问题一股脑推给房地产、互联网产业都流于表面
 
  “不要让XX(富士康、华为、曹德旺)跑了”折射了中国实体经济深入骨髓的焦虑。
 
  近年来,“衰退”成了实体经济的主题词,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07年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总体上处于衰减态势(从2007年高达13.4%的增速已经下滑至今年前三季度的6.1%),在三大产业中的占比也持续收缩(从2007年49.2%下滑到2015年的40.5%)。与不断缩小的数字相对应的是,大量实体企业遭遇生存空间被残酷压缩,制造业企业倒闭、跑路此起彼伏。
 
  2015年,在有中国制造业晴雨表之称的东莞,1年时间接近4000家制造企业倒闭,4大支柱产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塑胶制造、纺织服装无一幸免。而在各地一轮轮的企业倒闭潮中,不乏曾经的百强连锁、福建IT界的“庞然大物”一丁集团,华为、中兴公司的一级供货商,曾经的深圳明星企业福昌集团等这样员工数千人、年销售额上亿的有一定资历的企业。
 
  成本上涨、订单下滑、资金不足、缺乏创新等都成了众多企业的“鬼门关”。就连娃哈哈这样的行业翘楚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2015年娃哈哈营业收入494亿元,比2014年锐减超过200亿元。这与宗庆后曾在2010年放出豪言“再造一个娃哈哈”,争取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明显背道而驰。如此来看,“小老板在愁、中老板在挺、大老板咬着牙夜夜难眠”可谓深刻地概括了当下实体企业的焦灼。而近来热络的虚实之争和“死亡税率”大讨论,更是投射了对中国实体经济生死存亡的忧虑。
 
  对此,“三座大山压垮实体经济”、“房地产打败实体经济”、“实体干不过金融”、“互联网毁灭实体经济”等论调铺天盖地,各种悲情油然而生,“中国不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的论调更是让全社会都成为“背锅侠”。而面对舆论的虚实纷争,新华社发文“资本应对实体经济报以敬意”,“资本若不对实体报以敬意,一味充当‘野蛮人’,采取短线炒作甚至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将损害公司基本盈利能力,也不利于资本增值。”
 
  李克强总理则进一步对虚实之争定调,“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网店是‘新经济’”。随后,人民日报发文给实体打气,“最困难的时期基本挺过来了”。果真如此,这是否意味着实体经济将苦尽甘来,甚至重续辉煌?
 
  回答上述问题离不开拨云见日,透过芜杂、纷争的表面,看清实体经济当下境况的本真面目。毕竟,简单地将实体经济的问题一股脑地推给房地产商醉心于暴利、年轻人热衷开网店等都流于表面,有失偏颇。不可否认,经济危机的爆发打断了中国制造业高歌猛进的势头,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成为去过剩产能的主战场。
 
  大量企业没有活路的残酷现实,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
 
  因此,当下实体经济凄风冷雨,惨淡愁云的直接原因是全球经济环境的逆转。但除此之外,这背后还叠加着中国制造业发展成熟以后大洗牌的必然。换言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制造业历经量变已经开始发生质变,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成熟阶段。
 
  改革开放的三十来年可谓中国制造业的成长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制造历经从制造工业产品向制造消费品扩展,从民营制造业崛起到外资制造进入中国,特别是加入WTO后,依托大量的OEM订单以及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逐步建立了成熟而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让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工厂,中国制造逐步覆盖全球,虽然至今尚未摆脱“山寨”的帽子,但也已经确立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中低端领域的竞争优势,并开始向高端领域发力。
 
  然而,随着中国制造业发展成熟,市场空间增长受限,竞争日趋激烈,大洗牌本就不可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不过是加速、加剧了这一进程。
 
  事实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当产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兼并重组、洗牌淘汰就成为化解压力的重要而常规途径,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
 
  比如美国,伴随着18世纪末美国快速工业化,制造业迅速崛起,1898年到1903年期间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洗牌兼并,由此诞生了全美烟草、杜邦、美国橡胶等大公司,100家最大公司控制全国40%的工业资本。
 
  也正因为如此,全球制造业发展至今,产业集中度不断创出新高,目前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占有了飞机制造、汽车汽配、农用机械、碳酸饮料、软饮料、烟草、制药、农产品、种业等传统产业5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在液晶、电脑、数码相机、移动通讯等领域,世界前三大公司分别占有了全球移动通讯设备市场的70%以上和全球移动终端电话的65%左右,世界前三大公司分别占有了全球液晶市场的50%以上,世界前四大公司分别占有了全球数码相机市场的80%以上,世界前四大公司分别占有了全球电脑市场的55%左右。
 
  就中国而言,过去产业集中度低一直被视为中国制造的切肤之痛,但产业集中度低本身就是产业成长期的必然,而随着中国制造业走向成熟,众多行业已经逐渐开启了产业洗牌集中的进程。
 
  以水泥行业为例,2000年中国水泥产量不足6亿吨,当时前10大企业的生产量占比还不到8%。2015年产量超过23亿吨,前10大企业占比已经超过52%。水泥企业前百强的生产规模都超过150万吨。年产几十万吨的小企业不断被淘汰出局。而水泥只是整个中国制造业嬗变的缩影,其实,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等行业早在过去20年就已经开始规模化。除此之外,造纸、印染、化工、煤矿等行业都呈现出小企业消亡而集中度提升的趋势。
 
  过去,遍地开花的小作坊式生产制造正加快退出历史舞台,20%的企业占据80%的市场份额,80%的企业抢食20%的市场份额之规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推进开始兑现。也就是说,在大量企业没有活路的残酷现实背后,产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的必然正在发挥作用。
 
  还将有大量企业被碾压出局,第三产业的增长空间将造就新黄金时代
 
  与此一脉相承,在众多企业关门倒闭或向外转移的背后,还隐含着中国实体经济结构的转变。
 
  过去,中国工业量大面广的是中低端制造,但近年来,新产业、高端生产制造的比重迅速提升。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媒体上充斥大量企业艰难度日的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高达26.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化学品制造业都是两位数增长。
 
  2015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31.8%,智能制造、高速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10%,海洋工程装备接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29.5%,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占海外市场的份额达到40%,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其中,尽管有大量企业倒闭,但2015年东莞的经济总量突破千亿美元,增速达到8%;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47%、36%,传统制造业从2010年的22.9%下降到18.8%。
 
  也就是说,当媒体舆论还在为一些企业倒闭、跑路、转移悲叹之时,中国实体经济正在发生“日月换新天”的切换。而由于这些先进制造与广大老百姓的就业、生活直接关联度不高,不在公众视野之内(比如航天、航空制造),因此很少被感知。相反,人们更多被感知和看到的表象所误导,无法从发展规律和经济结构上去分析和理解当下所发生的变化,因而被表象所捕获、困扰,陷入焦虑惶恐。
 
  当然,中国实体经济确实在衰退,而且仍将不可避免地进行衰退、虚化的过程。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一度占比超过半壁江山,这是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必然特征。但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成熟,第二产业的占比势必逐渐缩减。
 
  事实上,虽然国内媒体舆论热衷于推崇日本、德国以实体经济立国,但日本第二产业目前也仅占其GDP的26%,第三产业高达近73%(世界银行统计的2014年数据);德国第二产业占30%(2008年数据),其中制造业在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近20多年来基本稳定在22%左右。总体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中国未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也将步其后尘。这也就意味着,实体经济在整个经济的权重还将继续下降,在此过程中,或还将有大量企业被碾压出局,这种转变过程对于一些企业而言,或许惨烈,但也是难以规避的宿命。不过,上帝关上一扇门,也会打开一扇窗,第三产业的增长空间也将造就新黄金时代,那些能够抓住制造业的“服务化”或“第三产业化”趋向的企业,将趁机崛起,重获新生。
 
  作者/王德培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