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宝VS礼物说:80后和90后CEO价值观的碰撞

admin2025年08月04日 19:04:18
阅读:
标签: 价值观 礼物
分享:

从某种意义上,裁员可能意味着公司战略失误。但在这篇文章里我却看不到任何真诚的反思。

礼物说CEO温城辉
  这两天,半个中国互联网圈都被两封“CEO来信”刷屏了。
 
  一个是礼物说CEO温城辉的裁员信。在信中,他以诗一般的风格(其实就是逻辑零散并且不讲排版)宣布裁员,并且理直气壮地宣称:“创业公司没有一天会是安稳的,员工如果需要安稳的职业生涯可以直接选择大公司,只有价值观和机制逆向选择才最有用”。
 
  一个是触宝联合创始人兼CEO王佳梁的吐槽。在信中,他肯定了温城辉主动自曝家丑、勇气可嘉,同时直言:“从某种意义上,裁员可能意味着公司战略失误。但在这篇文章里我却看不到任何真诚的反思。”
 
  说是“CEO来信”,其实是传统媒体爱用的说法。互联网时代公司管理一般都用邮件,而且所谓的“内部邮件”往往都是主动曝光抄送全国人民……这也是酷爱炒作的中国互联网常规公关套路的一种。
 
  有趣的是,温城辉生于1993年,是几个“90后当红炸子鸡”之一,其他还有马佳佳、余佳文等人。王佳梁则生于1979年底,其实算是80后。某种程度上看,这两封信也分别代表了90后、80后CEO对互联网公司管理和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
 
  作为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互联网时代际更迭的老兵,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早年,骨灰级中国IT博主洪波(KESO)曾有一句名言:“少跟我提客观!我按我的想法写,你用你的智力读,千万别认为我有误导你的兴趣。”So,以下文字纯属本人主观。
 
  【创业公司并不高人一等,少点道德绑架】
 
  “创业公司、创业者、创业”这几个词,在温城辉的裁员邮件中出现频率极高。首先,我一直反对过度使用创业光环,或者价值观的大词儿。说得极端点儿,这是一种道德绑架,会遮蔽商业的本来面目。
 
  创业也是商业,是生意的子集。我某次和几个大佬饭局时问,谁能用英语最精确地表达创业?结果大家都愣住了,因为英语中好像没这么个说法。英语中是说创办了start up某个企业,比如比尔·盖茨在家里创办了微软,乔布斯在车库里创办了苹果,这些人称之为创始人Founder。
 
  而在中文中,“创业”这个词好像立马有一种道德的色彩,事业、建国大业嘛,立马就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因为媒体和VC的推波助澜,年轻人也不谙世事,大家其实把创业神圣化了,然后给它披上了光环,动不动就是创业公司怎么样、我们创业者怎么样。
 
  拜托,包括温城辉在内,大家创业的目的除了所谓改变世界,难道不也包括赚钱吗(至少是目的第一)?谁要今天说我创业绝对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那绝对是装逼,这样的人就是骗子。你只是为了实现梦想,干嘛要拉VC和员工陪你玩啊?你自己出钱就好了,干嘛要拿别人的钱、浪费别人的青春呢?同样地,某些明星投资人,口口声声说投资XXX只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为了改变世界。这也是装逼,你做VC不要给LP回报么?大家出来混都要赚钱,赚钱的同时能改变世界那更好,都不要装好不好?
 
  说白了,创业公司、创业者不是什么高人一等的存在,也不具备什么豁免权。它只能代表企业刚开始创办发展的这个阶段而已!
 
  因此,我支持王佳梁的大实话:“作为创始人,当然希望公司成功,不仅仅是为自己,也为投资人和员工。为了快速发展,画饼、打鸡血、甚至洗脑式的激励是不可避免的,可有时候做过头了会适得其反。”
 
  【少用“价值观”这种大词,真诚比套路管用】
 
  除了创业,温城辉在信中还多次提到价值观筛选。称:“有人问我你怎么样面试人?我说我现在要承认面试根本没用。只有价值观和机制逆向选择才最有用。极致的价值观才能吸引你要的人,并且有效降低匹配成本。我话说到这份上了你还愿意来,那说明你的确是愿意冒险的人!”
 
  价值观,这又一次大词儿,而且解释权完全在于企业方,相比之下,员工(劳动者)的话语权极其弱小。因此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六脉神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但是用者有没有想过,六脉神剑本身需要强大之极的内力(可以类比为企业实力)作为基础,否则只能时灵时不灵!
 
  我在历史文章中多次强调,真正优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赢得企业上上下下一致认同、并且真正兑现于各种经营细节、不随随便便更改的。坏的价值观,就是价值观是啥、咋评估,完全是老板说了算,符合我的就是价值观好、不符合的就是价值观不好!
 
  王佳梁坦言:“员工不是傻子,大道理每个人都懂,说多了就让人觉得假。更重要的是,优秀的员工都有独立思考,更需要尊重。当你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角度去说教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又是套路!”
 
  在信中,王佳梁说的自己那个成功例子,就是指公司在被巨头恶意诉讼,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的时候,没有选择隐瞒,而是与自己的团队坦诚相告。这反而将团队凝聚在一起,患难与共,最后不仅度过了危机,更打开了局面。其实这就是本·霍洛维茨在他的《创业维艰》里的血泪箴言啊!他硅谷最牛的创业大咖之一,曾与网景之父马克·安德森共同创立Loudcloud公司,在互联网泡沫的恶劣大环境下,数次带领公司起死回生,靠的也就是这种真诚。
 
  就是这个理!记住:在套路过胜的年代,走心是唯一的技巧!
 
  【跪舔90后的病得治,学费该交都得交!】
 
  因为温城辉是明星90后创业者,这篇文章一发,估计后台会有很多留言:“你丫恶意打压我们90后bla bla,你老了所以羡慕嫉妒恨!”因为之前我谈论90后时,几乎被此类谩骂淹没。但该说的还是要说!
 
  从2014年开始,追捧90后几乎到了“跪舔”的程度。你何曾见过美国、欧洲有过这样全社会疯魔的怪诞景象?我觉得,自“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已经完全达尔文化:崇拜适者生存,崇拜进化论,崇拜年轻人。五四干将之一钱玄同甚至认为“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从梁启超、鲁迅到毛泽东,这些对近代中国人思想影响最大的几个人,哪个不推崇年轻人?
 
  你看看,我们的社会舆论、尤其互联网行业、明星VC跪舔90后已经到了让人不忍直视的程度:腾讯产品家沙龙的主题居然是“90后企业家”,风险投资机构IDG则推出了“90后计划”,还有更多专家大声疾呼“得90后者得天下”!
 
  矮马!谁没年轻过、谁不会老?包容年轻人没错,一起共存向前发展。可哪怕从最早的“90后”1990年出生算,也才24岁。大学刚毕业不久,对商业、对社会、对人性的理解还在交学费阶段,怎么就成了“企业家了?”
 
  那些乌泱泱吹捧90后的,其实也就一句话说完了:讨好年轻人。这帮鼓吹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商人和掮客。说白了,无非是抢着讨好占领话语权罢了,为的不过一个钱字。而年轻人因为熟练使用互联网工具,声量最大,因此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共振。
 
  年轻人当然是未来,这根本就是无需论证的自然规律。但另一个自然规律是,这个社会的变迁,从来都是一代一代人次第实现的。你试试看,能不能拔着头发离开地球?可是瞧这舆论的架势,恨不得说90后以前的人都不行了,就差说出赶紧去死腾开路把钱全给我们。这是病,得治啊!
 
  现在,从温城辉到马佳佳、余佳文,这几个90后明星创业者好像都进展一般,其中余佳文还在央视节目中大放厥词,无视企业经营最基本的诚信和责任,用“90后就是玩”来甩锅,惹得老牌创业家周鸿祎当场发飙。
 
  相比比较成熟的80后CEO,这些学费,温城辉和90后们都得一个个交。而真正优秀的创业者,跌了跤能爬起来。
 
  【结束语】
 
  就事论事,我没有故意黑谁的兴趣,你怎么理解看智力咯。
 
  巧合的是,礼物说、触宝都是著名VC红杉投资的企业,同属于“红杉系”。因此王佳梁对温城辉的裁员信看着不爽吐槽,其实在中国人情世故和江湖中算是“情商不高”,敢说点大实话是冒着一点风险的,我要为此点赞!
 
  因为一个企业家的价值,不只是吹捧自己的公司好、所在的行业好,好好好,好得不得了。而是敢言人之不敢言,说出自己的远见,让更多人因此受益。这才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价值、应有的思想力。
 
  作者/王冠雄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从齐国生落马看辽宁司法之殇

  • 夏季补钙正当时,哈药盖中盖助力健康无忧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